无自主时空协同型(I类)无人机集群不具备自主能力,依赖早期预编程,采取时空协同(起飞前为每架无人机预设飞行轨迹和时序关系,集群行动呈现出“白箱”状态),以多旋翼无人机平台为主,技术门槛较低,典型代表是广泛应用于灯光秀表演的无人机集群。据公开报道,2020年9月20日,深圳大以同时升空3051架旋翼无人机的数量,打破了世界记录。
半自主编组协同型(II类)无人机集群具备半自主能力,属于“人在回路上”的状态,以同构/异构无人机平台为主,进行编组协同(各编组内部自主协同,大大减少人工干预,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进行状态监控和有限干预,集群行动呈现出“灰箱”状态),技术门槛较高,是现在和未来几年研究的重点。美国的“山鹑”(Perdix)微型无人机项目、“进攻性蜂群使能战术”项目就是典型代表[3]。
全自主任务协同型(III类)无人机集群具备完全自主能力,属于“人在回路外”的状态,进行任务协同(以完成作战任务为导向,无人机集群自主侦察/判断/决策/行动,人为不干预集群内部协同,集群行动呈现出“黑箱”状态),可不依托于通信链路实现自主察打,是无人机集群的最高自主形态,技术门槛极高,基于目前技术水平,短期内较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