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勿谋病者之福利”,这是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誓言,也是她对这项职业的诠释。
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决定将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生日——5月12日设立为国际护士节,以此来纪念南丁格尔对近代护理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回顾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前夕,仅有3.3万名护理工作者,此后的数十年时间里护士数量稳步增加。
199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建立了规范的护士资格考试制度和护士职业许可制度,使得护理事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从1995年的112万到2010年的205万再到2019年的443万,护理队伍数量成倍增长。截止到2020年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已经达到471万,比2019年增长了28万,增长的幅度达到6.3%,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44%。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提高医护人员培养质量与规模,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提高到3.8人。
护士这一群体中,年轻力量居多。根据《护理管理》统计数据显示,26-35岁的护理人员占比幅度最大为47.39%,接近护理群体的近五成,36-45岁年龄段的护理人员次之,26-45岁年龄段的护理群体是整个护理行业的中流砥柱。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10月16日例行的新闻发布会透露指出,截止到2019年年底,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已经占了近70%。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对护理团队专业性要求的提升,硕士护士、专科护士日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大陆已有5所学校开设护理博士教育、45所学校开设护理学硕士教育、179所学校开设护理本科教育,近250所学校开设护理高职教育,400余所学校开设护理中职教育。现已初步形成了包括中专、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不同知识结构的护理专业办学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