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30日电(胡可璐)眼下正值东北地区春耕备耕时节,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对稳定提升黑土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有积极作用。4月28日,中国黑土地保护农机产业发展推进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北方)田间日活动、第一届中国北方(四平)农机展销会在四平启幕。
本届大会立足黑土地保护、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讨论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推动农机产业的协同、创新,促进农机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在大会上表示,作为农业大市,四平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多年来切实扛起粮食安全责任,强化黑土地保护利用,总结推广“梨树模式”,推进耕作制度革命,创建现代农机装备区域创新示范基地,打造“中国北方农机城”,率先走出一条具有四平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
东北地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黑土堪称“耕地中的大熊猫”。2020年2月25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在东北四省(区)适宜区域全面推行以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刘宪对新华网说,近年来,东北黑土地从数量到质量都有所回升,遏制了量减质退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保护性耕作、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机深松整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加大了黑土地保护的科技投入。
据了解,四平市编制完成了《四平黑土保护农机产业发展规划》,对黑土地保护农机产业进行了整体规划布局。2020年,四平市的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1%,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在“中国黑土地保护农机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