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化妆品行业的从业者要把产品安全性这根弦绷得更紧了。据悉,面膜类、儿童化妆品、祛斑美白类、宣称抗皱祛痘及促进毛发增长类等18类化妆品均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列为安全风险监测重点品种。化妆品重点监测品类的范围从2类扩大到18类,“网红”护肤类化妆品更是首次被“盯上”。本次风险监测将从上述18类化妆品中采集样品约1100批次,然后对其进行检测。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2021年下半年国家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以下简称计划)。2021年下半年监管部门将重点监测面膜类、浴足类、儿童化妆品类、宣称舒缓类、宣称止痒类、宣称抗皱祛痘类、宣称促进毛发生长类、保湿类、眼用护肤类、健美类、喷雾类、指甲油类、彩妆类、淋洗类、“网红”护肤类、护发类、祛斑美白类、儿童牙膏类化妆品共18类化妆品。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上半年,被监测的品类只有育发、儿童化妆品2类产品。对于被监测品类从2类扩大到18类一事,化妆品行业的从业者纷纷表示,计划出台前,化妆品企业投入成本的“大头”在推新品和投放渠道上;计划出台后,化妆品成分安全性的检验或将成为化妆品企业花钱最多的地方。
一位国内中小型化妆品企业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之前除了防晒类产品外,其他产品的常规检测费用一般是三五百元,现在单个产品的功效都需要检测,检测成本也较高,如保湿成分的检测费用就达到了3万-5万元,脱发类产品的检测费用更是10万元起步。如果经检测发现产品功效达不到预期效果,那这次检测也就白做了。
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的一名化妆品成分检测工程师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由于检测成本较高,化妆品企业在产品功效的申报上会更为谨慎,也会提前对产品配方进行评估,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淘汰掉。以面膜为例,虽然面膜生产成本较低,但如今普通保湿面膜上市也要检测重金属、激素、有害物质等,企业不会花大价钱把不合格的产品送来检测。
“做一款‘网红’化妆品就意味着企业要在流量上投入更多费用。”一位网络带货主播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大量费用投入到营销后,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方面就不会投入太多精力。
此次计划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次提出要加强对“网红”护肤类化妆品的风险监测。同时,计划也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