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最受关注的事情就是高考了。高考完的学子们,不仅受到学弟学妹们的羡慕,连大人们都感叹:年轻真好,假期真好呀!
小A是今年的高考生,考完第二天,他睡到了中午12点,起床后却有点迷茫,不知道该做什么。于是他上网提问:高考完后的暑假做什么呢?
有人立刻回应:“当然是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以后可再也没有这样轻松的暑假了。大学里也很忙很累,抓紧玩吧。”
小A翻看大家的建议,更迷茫了:老师不是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吗?大学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上大学后会怎样呢?
高考生们考完以后,往往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同时也有对未知的迷茫,其中有些人,希望自己成为与现在截然相反的人。
比如有的“小透明”同学会想:以前是我没有发挥的机会,所以才害羞、内向。等我上了大学后,一定要开朗乐观,展现领导才能,成为学生会主席、校园风云人物。
也有些受够了父母零花钱管制的同学畅想:这点钱够什么,等我入学就开始创业,毕业就可以身价百万了。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可能会倾向于将未来的自我,加工成与现在自我关系不大的“陌生人”。甚至人们在加工未来自我时,思考方式、大脑的激活区域,都与想到现在自我时有所不同。具体来说,人们对未来自我的加工是抽象的,而对现在自我的加工是具体的。
所以,同学们在畅想进入大学后的自己时,可能会建构一个用各种美好形容词堆砌的形象,思考“我要成为这样的人”;但在想到现在的自己时,思考的却是“我是不是又胖了”,以及怎么解决今天的晚饭等低层次的事了。
这在心理学上,是未来自我连续性(future self-continuity)不够高的表现。
未来自我连续性,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将现在自我和未来自我知觉为一个整体的程度。未来自我连续性高的人认为其未来自我(比如大学毕业后的自己)与现在自我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想象未来的自己时会有更生动清晰的画面,对未来的自己也有着更为积极的评价。
而期盼自己“完全变成另一个样子”——比如想成为学生会主席或创业身价百万的同学,虽然对未来自己的评价十分积极,却只能明白未来的自己跟现在截然不同,这种想象会比较抽象而模糊。
俗话说,“少壮不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