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身在何处,到了春节,中国人都会将手头的忙碌先放到一旁,热热闹闹地“忙过年”,换上一身新衣,做上一顿年夜饭,在爆竹声中开启新的一年。这是镌刻在十几亿中华儿女基因里的文化符号,循着“年味儿”,就能找到家的方向。“年”是故乡,是游子在外一份份沉甸甸的思念。
对于万千海外学子来说,这个春节注定不同寻常。新冠肺炎疫情让他们的回国团圆之路更加艰难,但求学路上的这一次次考验也使他们加速成长。而此时的相隔万里,正是为了春暖花开之日更好地团聚。
当我满怀憧憬来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时,我从未想过,“回家过年”这件事会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变成一种奢望。
国外寒假较短、春季学期开学时间又早,对于海外学子而言,哪怕疫情发生前,春节期间回国与家人团聚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在国外,每逢春节,中国留学生常常是互帮互助,一起热热闹闹过大年,让我们哪怕与祖国相隔万里,也依旧温暖不减。
去年春节,我便是与同在麦迪逊读书的中国留学生一起度过的——我们包饺子、写春联、贴福字、看春晚……即使身在异乡,年味儿也并不少。更惊喜的是,当来自祖国各地的同学欢聚一堂时,各地不同的春节习俗也不期而遇,闲聊中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为小小屋檐下我们的春节增添了许多光彩。
身处疫情肆虐的美国,我已经逐渐习惯了疫情下生活的新常态:通过网课完成课业,除了每周一次的生活必需品采购外几乎足不出户;微信等软件成为我与国内外亲朋师友联系时必不可少的媒介。今年的春节,于我而言也成为一个线上的春节。
幸而得益于今日科技的发展,让想见的人即使无法线下面对面也并非遥不可及。疫情对线下社交的限制,更凸显了屏幕的重要性——这块小小屏幕不仅是炫彩的显示屏,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窗口。即使隔着14个小时的时差,实时视频通话也让我可以请奶奶教我包粽子;与爸妈分享自己新烤的蛋糕,还能见证好友幸福满满的婚礼……在屏幕的这一端,我攒下了一年的记忆。
线上交流虽然便利,但也总让人免不了想念疫情前自由穿行于人群中的那些日子。我时常想起刚来麦迪逊时那段短暂的平凡的日子:赶公交上学路上的风景、书架间飘着古旧气味的图书馆、研讨室内与同学面对面围坐的读书会、可以在州街观赏奇装异服与热闹表演的万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