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不少应届中国留学生正忙着打磨、修改自己的毕业论文,这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心血,凝聚着几年留学生涯的知识沉淀。受疫情影响,今年学子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相较往年多了不少曲折,论文进度会不会受影响?研究方法要不要重新选?内容要不要有所调整?特殊时期里,完成这篇毕业论文着实不易。
校园关闭,图书馆关闭,大量纸质文献不能查阅,即使一些书籍提供电子版阅读,也无法充分满足文献搜索所需。这些,都是就读于英国利兹大学的吴芃在完成论文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难题。
在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的王普,同样为图书馆关闭而发愁。他的毕业论文关注中国与西班牙之间的经贸合作,学校要求在8月底上交论文,王普已完成包括论文大纲、摘要、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在内的前几部分内容。如今,论文进入重点内容部分的撰写,可图书馆内一些参考价值很高的书籍无法借阅,想购买也不容易,他多少有些担心论文核心部分的论述深度受到影响。
“按照以往经验,论文撰写中的每个重要时间节点,导师都会专门安排会议。如今线下会议变为线上见面,讨论效果并不好,每次连线时间在10分钟左右,对论文的探讨非常有限,只能靠自己多思考。”吴芃表示,遇到问题电邮导师时,也得耐心等待回复。学校停课、无法见面,即使有互联网,也无法改变师生间沟通效率大受影响的事实。“与此同时,居家隔离的生活状态,使得除了基本的学习,其它都变得与英语无关,也失去了往日正常上课时的英语环境,语言能力下降很快。”
滕爱就读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媒体传播与发展专业,也是今年毕业。往常她习惯于找教授面对面交流,哪怕并非办公时间,校园内遇到教授也是常事,随时可以请教问题。而今,若预约不到办公时间,想见老师一面很难,若对方并不常回邮件,交流更是难上加难。沟通不便,是不少学子在撰写论文进程中最大的困扰。
滕爱的硕士论文主题是聚焦粉丝建立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媒体所起的作用。定下选题时,导师建议她选用焦点小组(即小组座谈)研究法,邀请十几位受访者坐到一起。在这种方法里,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半结构形式与一组被访者交谈,在群体采访中更好激发个人表达,从而获取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并在自由进行的讨论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发现。
可是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面对人员无法聚集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