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街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闪亮名片,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自2018年以来,我国城市步行街开始新一轮改造提升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个别地区出现了大干快上、急于求成的苗头和倾向,亟待规范有序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
步行街改造应明确谁来改、改什么、怎么改的路径。要坚持本着负责态度、树立先进理念、运用科学方法、健全有效机制、彰显鲜明特色、明确清晰目标、取得显著效果、实现持续发展的“八大原则”。要坚持市场导向,积极吸引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步行街建设和运营,避免加重基层财政负担。应以改造为手段、提升为目的,做到定位明确、目标清晰、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促进步行街健康有序与融合创新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统筹规划,融入城市更新。步行街改造应纳入城市总体空间规划,依托现有存量,融入城市有机更新,避免大拆大建,针对不同质量传统建筑的房屋类型,可遵循修旧如旧、能修则修、能改则改、适度留白、经济适用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满足经营使用和顾客消费的需要。对于商业氛围较为浓厚的传统步行街,宜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分段分块实施的渐进改造方式,减轻对商家营业的影响。
秀外慧中,注重提升实效。步行街应确定与城市层级、人口数量、产业结构、经济状况、消费水平、辐射能力、市场定位、投入产出、发展潜力相适应的合理规模,避免越建越长、越建越宽、越建越高,越建越大,做到点、线、面、边、体协调发展。步行街改造既要秀外,更要慧中,应实现人气、商气、财气、名气的“四气”统一,遵循客观规律,杜绝形象工程,注重改造的实际提升效果。
软硬兼施,优化营商环境。步行街具有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应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支持、建设管理、优化环境、提供服务、督促检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多部门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有效解决“市容和繁荣,交通和流通”的矛盾。健全有政策、有机制、有措施、有目标、有考核的“五有”实施保障体系。坚持建设与管理结合、运营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统一推广的“五统一”有效机制。硬设施改造与软环境改善同步提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因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