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敦煌研究院披露一批涉及中国古代清明习俗的壁画和文献。图为莫高窟第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段文杰临摹摄
4月3日,敦煌研究院披露一批涉及中国古代清明习俗的壁画和文献。图为莫高窟第45窟-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盛唐)所描绘的“离欲”画面。敦煌研究院供图 摄
4月3日,敦煌研究院披露一批涉及中国古代清明习俗的壁画和文献。图为莫高窟第112窟-群童采花(中唐)。敦煌研究院供图 摄
中新网兰州4月4日电 (胡同庆 冯志军)4月4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敦煌研究院披露一批涉及中国古代清明习俗的壁画和文献显示,古人当日在郊外踏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之际,亦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在敦煌文献的历日中,关于清明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残历》中的“十一日清明三月节”。据记载,因寒食和清明两节相隔时间较近,都要到郊外去,逐渐合二为一。人们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观赏美景、野外散烦,亦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
敦煌研究院介绍,从敦煌文献可知,寒食、清明期间,古代敦煌本土有很多活动,如休假度节、上坟祭拜、设乐踏舞、踏春郊游等活动,将寒食节和清明节结合了起来。敦煌壁画中虽然没有以踏青郊游为主题的内容,但也有一些间接反映当时人们踏青郊游场景的画面。
如盛唐第130窟甬道南壁《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礼佛图》,是一幅以人物为主题的贵族妇女礼佛图。画面中钗光鬓影,绮丽纷呈,而在人物背景上,则树以垂柳,植以萱草,花树之间绘以蜂蝶,仿佛嗡嗡有声,勾画出一片阳春三月、艳阳和煦的景象,风光人物,和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