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芳就读于甘肃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大四下学期,考研失败的她决定直接就业。但大小招聘会上,她受到了接二连三的打击——“学校是普通院校,专业就业面也比较窄,一些岗位还有工作经验要求,甚至连不限专业的企业也拒绝了我的简历”。
近年来,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一直在急剧攀升,从2019年的834万到2020年的874万,再到2021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以909万又创历史新高。“受疫情、回国潮、留学难等因素影响,相较于双一流的毕业生来说,我们这样‘双非’高校的毕业生想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李其芳的困境,也是不少普通“双非”高校毕业生面临的现实难题。如何调整心态、审时度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不少年轻人用自身的奋斗经历给出了答案。
“我大约8月就开始各种海投,9月底之前大概投了五六十家。‘双非’学校到底受不受歧视呢?答案是:确实会。”
毕业于安徽省某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任彦洋在某问答社区上,就“双非本科应届生找工作真的很难吗?”的问题,敲下自己的感受。
虽然在一所普通高校就读,但大学期间,任彦洋一直在很努力地丰富自己的履历。临近毕业,他拥有5份实习经历,包括世界五百强、金融公司、八大会计师事务所等;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证书)也过了10门。可即便这样,他给心仪的公司发出简历后,连网申的关都很难通过。“大多数公司对学历背景很看重,都喜欢要名校学生”。
回忆起一边实习一边参加秋招的经历,任彦洋坦言,那一段时间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经常是头一天参加A公司的初面,当晚又赶高铁参加第二天B公司在异地的面试。苦苦奔波并没有带来如期的收获,看着他同样专业,在“双一流”高校就读的同学,早早找到了理想的岗位,令他既羡慕又郁闷。
大学期间,陈锐尝试过不少和自己专业相关或是不相关的职业,他做过livehouse摄影师,做过唱片厂牌的文案写手,做过个人翻译,还做过食品贸易。最初,本着探索兴趣爱好的想法,他自荐入伙新兴行业的年轻创业团队,但后来创业理想最终还是被现实打败。
几经辗转后,陈锐决定到昆明一家知名教育培训机构求职,经在该机构就职的朋友介绍,他成为一名雅思培训教师。“受疫情影响,学习雅思课程准备出国的学生数量相较前几年大大减少。我现在还不是完全正式的讲。